疫情籠罩的日子,我們與身邊的人保持着社交距離,有沒有想過,原來香港藝術館也有自己「最浪漫的社交距離」?又原來為了掛出一件展品,需要動員二十多人搬運,甚至連門都要一併拆掉?

香港藝術館用展品來講述故事,那些琳琅滿目的展品在射燈下,訴說著城市莊重堂皇的一面。喜歡藝術的人可以隨口地列出一些「星級」的館藏、經典名畫和著名畫家的名字,但展品背後隱藏著藝術家在創作旅途上的轉捩點和重要時刻,卻大多不為人知。

不同人對於香港藝術館各有自己的印象:難以忘懷的展覽、維港的夕陽景色、白雲打卡熱點……把這些散落的記憶一一拼湊起來時,便成了整個藝術館故事的一部分。香港藝術館今年迎接花甲之年,回首這六十年來與港人共同成長經歷過的點滴時,發現有很多在「焦點以外」的故事其實也很值得回味,因為這些故事記錄了這座城市的歷史。

「焦點以外」那些未被宣揚的key moments

「以往我們的焦點往往都是落於星級的節目、星級的館藏、星級的人士。來到六十歲,回望過去時,我們發現藝術館除了是一個收藏星級館藏的地方,同時收藏了很多珍貴的時刻,例如某些藝術家在創作生涯上的轉捩點。」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說道。

香港藝術館在1962年成立,最初設於中環大會堂,前身稱為「大會堂美術博物館」,顧名思義就是美術與博物館合而為一,後來分家發展成現在的香港藝術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作為香港最早成立的重要文化設施之一,藝術館今年慶祝六十周年,是康文署文化事務組的盛事。為了隆重其事,藝術館特別策劃了多個重點活動,包括展覽、委約作品與外牆藝術裝置等,並以60個故事(當中包括10個詳細訪問)講述過往對藝術館別具意義的時刻,邀請藝術界人士與公眾共同參與。這些活動皆圍繞年度主題:「焦點以外 ‧ 更多故事」(Celebrating the Uncelebrated),期待與公眾以另一個角度分享藝術館的歷史,這些歷史同時亦映照着屬於香港的故事。

今年是香港藝術館六十周年。

莫家詠提到,10個詳細訪問稱為「藝術館之最」系列,然而說的並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最高、最大、最精彩,而是從特別的演繹與註腳出發,例如藝術館「最難得的禮物」、「最隱形的後盾」等,在焦點以外捕捉藝術館的重要時刻。另外會邀請藝術界人士和公眾分享他們自身在藝術館內的回憶,藝術館會挑選一些與年度主題配合的圖像,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在年末更會展示於藝術館大堂的投影牆上。

為藝術卸裝 發掘藝術館內的「香港DNA」

2015年香港藝術館曾閉館進行翻新及擴建,並於2019年重開,期間藝術館花了很多時間做研究調查,尋找屬於自己的DNA。莫家詠提到,這項重塑工程改變了藝術館過往的思維,讓藝術館重新反思自己的定位:「一間博物館的核心始終是其館藏,而館藏很多時候決定了他要說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們繼承現有的館藏已幾十年,當我們再一次回看自己的藏品時,就發現我們的DNA其實是極具香港特式的,藏品兼容中西、新舊、本地、國際,四大館藏亦甚為多元化,既有中國文物、中國書畫,也有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這些藏品投射出一個多元的世界,這本身就是香港的故事,亦是一個以藝術寫出來的香港經典。」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

近年香港藝術館舉辦的展覽,例如「不是時裝店!」、「#物色」、「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等,大多摒棄傳統的策展演繹方向,以嶄新的角度講述舊有的藏品,吸引了不少年輕的觀眾到訪參觀。莫家詠笑指館長們全都是「本地薑」,想思考如何把香港故事說得「更香港」,並希望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從而為觀眾帶來新的刺激,鼓勵他們以一個多元的角度來觀看藝術與香港。「許多人走進博物館前,會抱持一種嚴肅、學習的心態,覺得觀賞的門檻很高,有些更認為博物館必然是沉悶、藝術必然是高深的。我們自重開後一直想在策展上打破這種先入之見,替藝術卸裝,讓觀眾從另一個角度看慣常的事物,發現藝術其實也可以很親近。」

香港藝術館展覽「不是時裝店!」
香港藝術館展覽「#物色 —— 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
「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以科技與藝術結合,讓觀眾沉浸式體驗中國古代山水世界。

香港這兩年來增添了很多不同的藝術展示空間和博物館,例如去年底開幕的M+以及今年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對於這會否為藝術館帶來挑戰,莫家詠認為,這幾座博物館的定位清晰,如M+標榜為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不展出傳統藝術作品,而故宮博物館則主要圍繞故宮的文物,與之相比,香港藝術館的涵蓋面較闊,由新石器時代藝術一直延續至當代香港,歷年來亦豐富外銷畫作的館藏及研究,從香港視點呈現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

「我希望香港藝術館日後能秉持着香港精神,用香港的聲音來講述香港故事、譜寫香港的經典。」莫家詠如此寄望。她亦預期,藝術館依然會舉辦國際巡展,同時也會透過自己的藏品,將香港獨有的聲音介紹給海外的觀眾,彼此共同合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從而令香港藝術館成為一個「讓你在香港看到世界、讓世界看到香港的一個地方。」

莫家詠寄望香港藝術館能繼續以香港的視點呈現藝術世界。

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