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買香港樓,我哋都知道係荒謬,地產商都知道係荒謬,地產商都知道我哋知道係荒謬。」——《死屍死時四十四》

當現實比電影荒謬,無奈之中有乜爽得過用電影盡量挖苦這種荒謬?今屆金像獎憑《正義迴廊》入圍「最佳導演」的何爵天,新作《死屍死時四十四》便是一齣黑色喜劇,由毛舜筠、鄭中基、黃又南、余香凝、李尚正、呂爵安等主演,肆意、瘋狂、有的放矢地控訴高樓價引發匪夷所思的社會病態。

「一棟大廈。一班業主。一條屍體。一晚。盡地一煲。」 故事講一家人在私人屋苑「臨海峯」家門前發現了一具無名裸屍,眾人既沒有人探究屍體的身份、死亡原因,甚至沒有認真查察「他」是否已經真正死亡,各人自掃門前雪,只是想盡辦法把裸屍搬離現場,免得單位變凶宅令樓價一落千丈。幾個家庭在搬運屍體途中的情節,顯露人性,並讓人重新反思「家」對城市人的概念。

死屍死時四十四

導演何爵天透露,電影荒誕但卻啟發自香港真實的新聞。

「我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單位有人不幸地跳下來,屍體就躺在平台。屋主當然知道樓值會跌,但當仵工來到想從屋子運走屍體,他卻決定不許。因為平台他最多不踏出去,但屍體拖過入屋,那心理陰影加上樓值下跌是兩種恐懼。」這反映人性的真人真事,讓何爵天想拍一齣電影諷刺香港的「土地問題」,索性用喜劇包裝最黑暗的人性。「我是拍不出好人好事的,可能我並不相信。」他補充。

正如戲中把蘇聯知名的異見文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Aleksandr Solzhenitsyn的名句轉化成為台詞:「香港人買香港樓,我哋都知道係荒謬,地產商都知道係荒謬,地產商都知道我哋知道係荒謬。」香港人自會明瞭箇中諷刺之處,對地產霸權的揶揄,對香港人「做牛做馬,用成世人時間去供一層樓?」的揶揄。

記得當年陳曉蕾跟我分享過,一位照顧重病家人的朋友去見醫生,希望至親可以在家中渡過餘生。主診醫生苦口婆心地告誡:「如果你住的是自置物業我不建議,因為病人若在家逝世,屋價一定大跌。」連醫生都給了這些「黑色」的專業意見,反映香港最病入膏肓的,是土地問題。

死屍死時四十四

真實生活中曾經有多層樓揸手的演員李尚正,在片中一貫他搞笑本色,飾演苑「臨海峯」的保安員,曾是業主的他對情節又有沒有自我投射?

「年輕時不害怕,會拼命買樓,現在都變錢又花光了(編按:講笑咩?)我的感受是幾百萬就可以買到一個人的(人性),其實我覺得最灰色就是這一點。」李尚正說,更有趣的是,當年李尚正在香港大學正是修讀建築系,為了暫避論文的壓力,經朋友的介紹下進入了新開設的有線娛樂新聞台入行。

李尚正當年被周星馳發掘出喜劇細胞,出演過《美人魚》、也是《西遊·降魔篇》的編劇,回憶當年伯樂周星馳打電話給他向他招徠一幕,印象深刻。「周生就直接打給我,你有空嗎?你有空就過來幫我做事。」擅長皮笑肉不笑的冷門笑匠李尚正謙指,自己的搞笑效果從來是居功高超的剪接師。

「李尚正在戲劇上是一個反派,但其實所有主角全部都不是好人,因為鹹魚讓他們都瘋了,他們沒有想過要救他而是怎樣處理他?推給別人、鄰居,各家自掃門前雪,反映人都是自私的。他們是否大奸大惡呢?或許不是,但我自己就很喜歡拍這些小人物。」何爵天說。

由嚴肅的《正義迴廊》到黑色喜劇《死屍死時四十四》,何爵天似乎擅導「群戲」。他說,駕馭多場群戲難度很高,而且喜劇節奏拿捏也跟一般劇情片不同,幸得演員專業配合(連飾演死屍的張滿源),各自演出角色的神髓。

無獨有偶,何爵天兩部電影的主題都是「物業」,透過電影反映人性之餘,也想藉此引發香港人對置業的反思與迷思。

撰文:鄭天儀
攝影、剪接:古本森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