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創作是一場生命行旅。漫長的摸索下,塑造出來的瓷器,處處藏有手作溫度與生活痕跡。
「這次展出的花器、盆器,以及日用食器,主要以手捏的方式製作而成,配合花藝與植物,帶出事物隨時間流轉而留下來的痕跡。」
今早打開手機,看到陶瓷藝術家Kayin Lam即將將籌劃新展,忽然回想,才發覺認識已經多年,她個性溫文爾雅,一直在PMQ的「Waka Artisans 和家工藝」工作,同時默默地創作自己的作品,其陶藝色調淡然,平靜之中質感卻甚為豐富;簡潔幾何的外型,亦容易融入家中擺設,將陶瓷藝術帶到生活的層面。

花開花落 承載生命循環
「花卉草木有各自的生命週期,創作和生活也有不同的高低起伏,而器物一直默默守護並且承載着一切。透過器物、花卉草木與生活的連結,讓我們細聽花開花落,靜看雲捲雲舒。」
展覽以花和時間為題,令筆者想起近日一套電影《流水落花》。在時間河流裏,每個人都是落花般的過客,有人喜以鏡頭表現時間流逝的詩意,也有人以陶泥捏出承載生命循環的花器,表現四時交替。所有事物終會消逝,不同的本地創作者卻能在消極的命題中積極地尋找美學的表現形式,實在妙極。

工藝之美 豈能齋噏
筆者身為半個寫作人,發表慾過後還是要單刀直入。感受工藝之美,少不了用雙眼和雙手去捕捉,豈能齋噏。
展覽期只有兩星期左右,大家記得把握時機親身欣賞,在不斷的摸索、失敗和修正之下,從窯爐中燒製出的成果,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工藝品,蘊藏創作的溫度與執著。本文附上陶藝家相片,如果剛巧遇上不防打個招呼,聽她親身說法,總好過聽筆者胡亂解讀。

關於林家燕 Kayin Lam:
2016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創作圍繞立體幾何的延伸意義,並著眼於陶瓷的本質,以此作為出發點探究不同生活狀態的矛盾,從中理解社會上個體存在的規限和定性。參與展覽包括《續篇》(無用生活,香港, 2020)、《九承九》(1a空間,香港,2017)、《出爐》(香港大會堂,2016)。
“Living with Vases” – 林家燕個展
日期:即日起至5月21日
時間:下午12時至晚上7時 (每天開放)
地址:S110, Sake Central, Blk A, PMQ
撰文:古聾
相片:Waka Artis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