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萬難,萬難呀!」是《日新》編劇陳詠燊為劇中孫日新設計的台詞。這句話不單是一句對白、一句口頭禪,想必亦代表着製作團隊每一個人面對改變時的心態。
《日新》音樂劇由2020年開始籌備製作,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2022年的演出被迫取消,然後由2021年第一次工作坊展演,到2023年第51屆香港藝術節正式首演,歷時近三年。
梁景堯在劇中飾演與孫日新由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陸皓東,同時亦是一名說書人。兩個身份都在戲內亦有擔當「觀察者」的角色:作為觀察者,發現了某些事情時,有時只能緊緊的搋在心裏,然後到下一段戲,角色便會繼續走下去。「當我愈做愈成熟的時候,發現有時不一定要行動,只需要靜靜地存在於那個地方就足夠了。」
根據歷史記載,陸皓東除了是孫中山好友,也是青天白日旗的設計者,並於1895年因發動革命起義被滿清政府拘捕遭處死——但,除此以外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梁景堯認為,陸皓東是正直、有點蠢、簡單、單純的人。現實中有諸多事情把人荼毒、干擾,很難出現像他這樣的一個人。「當刻發生的事情,他相信那是好的就會去做,有時候人也只可以這樣。」
「任何劇目最重要的,是自己與角色之間的聯繫。」梁景堯與陸皓東,兩者都是正向的人,都是身懷原則、並且願意去相信的人。
劇中孫日新曾説過:「用你撳住張紙隻手,去撐住啱嘅嘢,做啱嘅事,唔好屈服,就係right!」陸皓東視孫中山為「對」的象徵,而他自身則是一個跟隨者。陸皓東的信念源自孫日新,他追隨着這一信念,一直以按着紙的那隻手,全心去支持他認為對的事情——就是無論如何都在孫日新的背後,支持和鼓勵他。
演員與角色的對照:成長與影響
梁景堯自認比較像孫日新,「不甘於屈服一些不好的事情,認為自己也有責任去令它變好。」
從陸皓東的身上,梁景堯學懂有時候坐下觀察,接受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一切也會慢慢地自行改變,同時也能給予自己一定的時間、空間來消化和感受。參與製作的三年,令梁景堯更加相信自己在這個地方的位置以及存在的意義,明白有些時候不需要甚麼都去爭吵、去爭取。
「心中的他終必努力到底
心中的他即使最後留低
都冇問題 仍能看清這一切
尋回人生那命題
要創造美好的盛世」
——《心中的他》
「劇中《心中的他》一曲由陸皓東所唱,告訴觀眾孫中山如何被世俗影響的同時,亦走出了自己的路。」梁景堯坦言,最初自己不能如陸皓東般真誠地表達情感,笑說幸虧《日新》延期,才使他有更多時間去了解陸皓東這個人物,所以能夠在最終的舞台上演活陸皓東。
「善良是畢生的修行」
無需心急,大方地接受這個世界,接納每個人有不同的頻率和想法,讓那些想法進入自己,然後再慢慢消化——這些都是一種善良。「而演員就是需要這樣的善良,去聆聽這些東西。我希望我這個演出可以令其他人也記得歷史上曾經有陸皓東,一個這麼善良的人,從而對觀眾平日的決定也帶來一些影響。」
文字沒辦法記載歷史的全部,像陸皓東的故事,人們往往很難相信世上會有一個像陸皓東這樣的人。梁景堯卻確信,某處必定仍會有像陸皓東一樣善良的人,正在做一些「對」的事情,卻依舊不會被人記載。但願若干年後,會再次出現《日新》這樣的劇目,能讓世人認識一些如陸皓東般的人。
撰文: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實習記者 葉晴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