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執意要跟其他人不同,要有自己特別的空間,但反過來原來我這種想法是錯的,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一種藝術,無論你活得好或不好,中間總有藝術的道理在。」—— #劉德華

*************

某年劉德華與梁朝偉同時角逐影帝,聊起輸贏與對手,記得劉德華說:「我還是個藝人,但梁朝偉早已是個藝術家了……他真的可以忘掉梁朝偉這三個字,但我忘不了劉德華。」

藝術家(Artist)與藝人(Artiste)詞彙相近但意涵不同。當年自謔離藝術家一步之遙的劉德華,如今在西九與五個藝術單位聯袂共同打造「1/X 劉德華的藝術空間」,是否意味他道行「升呢」,足以華麗轉身由娛圈踩入藝壇?

「我不是藝術家,也從來沒有因為想做藝術家而要做藝術家。」專訪甫開始,61歲的劉德華劈頭坦言,擺脫了張揚的明星味。那這次「大龍鳯」天王角色是甚麼?「我是藝術擺渡人。合作過程中,每一個藝術家都有欣賞的觀眾,而我的觀眾可能因為我的生活方式、模式或者空間的限制,他可能看不到那麼多,我就會嘗試渡過這條河,然後去對面看看有什麼風景?我希望帶大家看遠一點看闊一點。」他說,與藝術家們有不同思想磨合、啟發,「我需要完全摒棄我所有的東西,然後由零開始在藝術的領域裏面發生另外一些事。我減一點,他們也減一點,結果才會是一,而每件作品都有0.000001的劉德華。」

藝術家就是生活家

世紀疫情讓劉德華有更多的時間與女兒Hanna一起運動和繪畫,他感受到藝術是一種與人溝通的良好方式,因此兩年前他開始構思一個融合多種媒材的藝術空間,希望在疫情結束後重新與觀眾建立聯繫。「最初會覺得是一件很突破的事,自己要走到另一個不同的領域,要別樹一格,但原來我這種想法是錯的,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一種藝術,無論你活得好或不好,中間總有藝術的道理在。」

過去,他認為藝術是遙不可及的,而現在他體悟到藝術家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家。「將你的生活,用你最真誠最直接的方法跟人家溝通。」他舉例說李小龍,就極致地把自己的哲學融入生活,變成藝術。「他的一聲吶喊、一個動作,都代表著深刻的意義。我們可能花了這麼多年,還未能完全理解。當你喜歡他時,你進入其中,會發現他與你彼此相連,並獲得啟發。」

我們對劉德華藝術一面感陌生,但都知道他用筆老辣、劍拔弩張的字跡,書法已成為他一種不能言喻的精神皈依。「大家都知道我寫字,在書法方面似乎有一些造詣。其實,我寫書法是因為我小時候生活很艱辛。我曾經在爸爸開的得勝士多寫水牌,早上賣粥、粉麵時,我們要寫那天的菜單,比如說今天是及第粥還是皮蛋瘦肉粥。」

劉德華鮮用草書,這次展覽他揮毫以草書寫下《愣嚴經》「因指忘月」一段。「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惟亡失月輪,亦亡其指。」自喻藝術初哥的劉德華虛心若愚;但在世活了一個甲子他又是師傅,冀展覽指引觀眾看到新鮮的他和合作藝術家們的皎潔異色。

「我很少寫草書,在那個過程裡我不停地寫。因為我們這次以悟這個世界來開始,就開始寫『悟』這個字,寫了很多,然後由細字換大字。在寫了逾100個字裡面選給這個合作的林于思老師看,他選了一個我最初寫的,也是最賞心悅目和最隨心的一筆寫在紙上。他說無論你這一生人再怎麼寫,你都再找不到那一瞬間。」

劉德華是一個品牌,也可能是象徵著長期行為藝術中的一頭牛。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就用勤力兩個字來形容我,但是經過了很多很多事,最後其實在我身上會找到的一種重複的藝術,這是水滴石穿的道理。」他以禪繞畫來回應自己和世界,用基礎的線條繪畫在一根大型金鋼柱裝置上,並放置在展覽入口。「這次我畫的是破曉,用了曲線,但我希望使用直線,因為直線是我最早去觸碰的一種藝術;每畫一條線,我都會為身邊的人祝福。」

重複是藝術力量

劉德華特別欣賞當代藝術家Mr. Doodle 的密集式塗鴉,認為從他身上可以得到「重複的力量」。原名Sam Cox的英國藝術家把塗鴉視為生命及藝術符號,繁殖出其宇宙觀。劉德華指策展過程心情輕鬆多做演唱會,展覽策展人#莫偉康 透露,劉德華創作禪繞畫忘我到「眼睛紅筋盡現也不自知」。

今次參與的五位當代藝術家,雕塑家黃玉龍以Hip Hop及街舞為主題創作雕塑;女性藝術家許倬爾則以華仔的經典電影《天若有情》創作象徵愛情的結晶藝術,表達愛情的轟烈但脆弱。另外兩位香港藝術家代表黎意雄和梁子程組成的STICKYLINE團隊,則以《大隻佬》一片創作出別開生面的幾何紙雕。

做藝人或者做歌手很多時是在演繹一個角色或作品,但藝術家本質是反叛,每天在打倒自己。美國著名演員/學者 Uta Hagen 就講過:「反叛、對抗現狀是藝術家天性中的本質。」( To rebel or revolt against the status quo is in the very nature of an artist)。劉德華這位多產影帝、「藝術學徒」聽罷感慨地搶白:「你說我不反叛嗎?85年離開TVB難道不是一種反叛行為?我認為是的。作為藝人,我們也需要維護公眾形象和人設。」

劉德華隨即分享了一件往事。在他還在電視台工作的時候,偶爾會說些粗話。「其他藝人都會講,但就是我不能說。」皆因有次在街上碰到一對家長向他真誠反映:「他說其他人講就沒事,兒子不學;但小孩子相信我,你講我兒子就學,這個都是我戒煙的原因。所以沒辦法,這個世界無論是藝術家也好,藝人也好,有時你要反叛,有時你要有一個責任感,這兩邊不停的搖擺。」

重提爭議言論 坦言面對

風流名人、名人風流背後,劉德華這偶像包袱太沉重,「登六」會否令他較能放下人設顯露真我,看開各種批評?

「很可能因為年紀的增長,『反叛』會變成現在的一種突破。由我30歲到40歲到50歲,大家可能慢慢接受到,當你預期我要改變的時候,那種就不是反叛,就會變成一種突破。」劉德華形容,在他這個耳順之年,無論參與藝術展,還是重提幾年前他曾發表具爭議的言論,被摘下了「民間特首」的冠冕,當下大家怎樣去批評,他都能夠聽入耳。

「我表達的其實是我自己的一種在那個時候的意見,表達意見任何時間我都覺得需要大家接納,或者我去接納其他人的意見。我自己沒有太大的的感覺,我表達了,市場接受或者不接受。到現在,可能我耳順了很多,終於有一天到你知道了所有的時候,你再決定你曾經對那件事的意見是對的。」他摸一摸耳背說。「如果大家可以給我意見,我真的可能有機會變成藝術家。」

問到未來,劉德華仍想挑戰仍想試新嘢。「在音樂方面,我仍然希望推出一張概念性的專輯;至於電影方面,我還沒有看到令人驚艷的劇本或角色找上我,市場上或許有,但還沒有到我手上。所以,我一直在等待,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有一些限制。例如,現在有人叫我再演方世玉,我可能不敢接受了。憑藉著自己的經歷,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不同的角色。」他補充道,最大的挑戰反而是沒有那種驚天動地、不再驚濤駭浪的角色。

問到「登六」感言,劉德華一臉放下天王chok臉:「生活教會了我,以前或許覺得觀點只有兩個以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觀點可以有100個以上,多看多聽也不壞。」

「1/X劉德華的藝術空間」:

日期:即日至9月9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8時
地點:西九龍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FREESPACE
門票:$298 透過 www.cityline.com 發售

撰文:#鄭天儀
攝影:朱小豐、廖偉洛
剪片:朱小豐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AndyLau #Art #freespace #展覧 #視覺藝術 #exhibition #文化者 #文化者即時 @westkowloon @freespace @andyworldclubofficia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