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好香港故事」不斷被重提之際,日前北角碼頭卻有畫家在公園寫生遭趕,嘆說:想「畫好香港」也不被容許。
位於北角碼頭海濱的公園,是城裏難得的休憩空間,綠蔭海景常吸引不少人跑步和駐足。有本地畫家卻在社交媒體上撰文,指自己於周日(11月12日)帶同畫架於公園內寫生時,遭到公職人員禁止,以「康文署規定不能在此處放腳架畫畫」為由,要求他收起畫架。
同日的北角碼頭,地上坐滿了三五成群的菲傭,該名畫家因此不滿表示:「他們不去趕(菲傭),但卻跑來趕我」,又嘆「現在言論自由沒有了,連畫畫的自由也要桅(扼)殺」。最終該畫家據理力爭,終令職員離去。事件引來網民留言和轉發,指北角碼頭尚有環境衛生、阻街、噪音等其他問題,但這些「擾民」行為卻常被漠視,質疑職員這次的驅趕矯枉過正。
根據《遊樂場地規例》,內文並沒有禁止寫生活動,有留言推測,場地保安或許是出於規例中第20條「未獲署長書面准許而豎設任何柱子、欄杆、柵欄、長杆、帳幕、小間、攤檔、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或第21條「妨礙、騷擾或煩擾任何其他正在恰當地使用該遊樂場地的人」而進行驅趕。該畫家稱「也不怪他,他也是照本子做事,最恨的是政府的政策」。
在香港,畫家在寫生時遭受驅趕早有先例。2008年,徐悲鴻的入室弟子、著名油畫大師龎均於香港街頭寫生,就曾三度被趕,理由包括妨礙公眾或私人地方。諷刺的是,15年前因為寫生而屢被驅趕的大師,此刻正在香港舉辦畫展,主題是他近年創作的寫生作品。龎均更曾坦言,當時被驅趕的經歷到現在還令他心有餘悸,近年他描繪下來的香港畫作,全是他在酒店房間裏完成的。
另外,2008年還有一名本地女畫家在南蓮園池寫生,即使未設畫架,仍然被保安員兩度驅趕,聲稱場內「只准欣賞,不准寫生」。香港至今對「街頭寫生」仍未有明確的規範,在「香港故事」背後,彷彿仍隱存「文化沙漠」的貧瘠土壤,而寫生在公共空間裏還是不時被標籤成禁忌。
這次畫家將帖文連同寫生作品一起放到社交媒體,畫中記錄了公園的景色,以及在園內坐下和緩跑者的眾生相,然而畫框之外,卻只有從事藝術創作的畫家遭驅趕,並被標籤成「阻礙」的行為。這幾種不同活動在公共空間的定義和價值,形成了值得注意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