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芭蕾舞作都沒有故事情節,但它們有不同的概念和觀念,這是古典和當代芭蕾舞之間的一個區別。」—— Jessica Burrows

「我很喜歡演繹當代芭蕾,因為每個作品都不斷提醒我要努力提昇至下一個水平。」—— Albert Gordon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重要。」不墨守的「破格」是邁向成功的指標,不囚於規則,不安於方圓,始能進步。

有近500年歷史的芭蕾舞部分手勢更可追溯至古希臘的祭祀舞蹈,但新一代的編舞不斷湧現,「當代芭蕾」也應運而生。「天馬行空」的香港芭蕾舞團(港芭)藝術總監衛承天(Septime Webre)以《突破常規》(The Rule Breakers)來回應時代,三部經典的當代芭蕾舞作示範破格之美,音樂更涵蓋柴可夫斯基古典之作到80年代位居榜首的 Depeche Mode 電音流行曲,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芭蕾世界。

他為觀眾精選的三部震撼人心當代芭蕾作品,是編舞大師 Balanchine 的《小夜曲》(Serenade)、舞蹈先驅 William Forsythe 的《多少懸在半空中》(In the Middle, Somewhat Elevated),以及希臘編舞家 Andonis Foniadakis 的世界首演新作《Strangelove》,由編舞概念、動作、配樂以至舞衣都打破了芭蕾舞的傳統框框展現前衛。文化者更專訪了兩位參與其中的舞者,聽他們講講「當代芭蕾」的識見。

【專訪】當芭蕾舞遇上Depeche Mode 「突破常規」三部當代舞作破格芭蕾力量 |2024舞台推薦
《突破常規》舞者,Albert Gordon(左)Jessica Burrows(右)

生於倫敦、來自美國的 Albert Gordon 2020 年在疫情下加入港芭,是獨當一面獨舞員,首部在香港演出的芭蕾舞劇就是《胡桃夾子》,見識衛承天如何天馬行空地把香港元素放進經典舞劇,肆意破格。

「今日古典芭蕾是昔日的當代產物」

「古典芭蕾舞來自傳統,它遵循規則,有特定的技巧、姿勢要求、動作詞彙等,百多年前在創作大型舞劇時,編舞也很專注於幻想與理想,古典芭蕾也可能是那個時代的當代產物,所以也有一定創造性。當代芭蕾也是一個由古典、新古典到當代的發展過程,編舞師各自創造了他們自己的詞彙。」Albert Gordon 侃侃而談。

Gordon把當代芭蕾形容為當代畫,「它像是混合媒體(mix-media)。」當代芭蕾或許會滲進中國舞或爵士樂,它們的體形表現可以更大膽,速度快慢對比明顯,配以更強烈的主題、氣氛和音樂,甚至更重視演繹當下人類思想感情。

他舉例《突破常規》中以當代編舞大師 George Balanchine 打頭陣的《小夜曲》(Serenade)為例,此作將古典芭蕾去蕪存菁,以極致的方式重新呈現。Balanchine 的編舞風格被稱為新古典派,作品沒有故事性,強調「舞蹈本身是演出的靈魂」。他一生共創作了 465 部作品,包括《小夜曲》這經典作品,在柴可夫斯基絕妙的音樂襯托下,一眾身穿藍色舞衣的舞者,在湛藍的背景下翩然起舞。

「我認為 Balanchine 是其中一位開創性的舞蹈藝術家,在早期已打破了芭蕾舞的許多行規,挑戰舞者去突破界限,對我也有很大啟發。」被問到當代芭蕾作為突破傳統的革命,對藝術發展重要嗎?Gordon 進入認真的思考,回話:「因為所有作品在創作當時都是當代的,芭蕾舞亦然。我不知這種『革命』是否對每位舞者而言都重要,但時代意義而言一定有所意味。」 在討論音樂和舞蹈的關係時,他特別提到音樂對於舞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和指引,認為音樂可以給舞蹈帶來故事、幻想和情感,並提到了一些他認為非常有趣的音樂作品。

Gordon把當代芭蕾形容為當代畫,它們的體形表現可以更大膽,速度快慢對比明顯,配以更強烈的主題、氣氛和音樂,甚至更重視演繹當下人類思想感情。

舞作衝擊觀眾視覺與情感

William Forsythe 的《多少懸在半空中》於1987年由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演後即被譽為傑作,著名舞伶 Sylvie Guillem 正是首演舞者之一,此作被譽為是「一場運用動力和腦力的多重體驗」,舞作名呼應舞台上懸吊的兩顆金車厘子裝置,甚具玩味。

Gordon 提到一件頗有趣的事。他說喜歡在每一個參與的舞作中(包括古典芭蕾舞)秘密地加入自己的風格與質感(new texture)。「我認為這使它變得更有趣,對舞者或觀眾而言,但總要找到平衡。這幾年很多人告訴我:『請你在台上冷靜!』於是我就去請教Septime 我演出是否太激動?他告訴我:『我不這樣認為,我喜歡!』」

接受嚴格古典芭蕾舞訓練的 Gordon 說,演繹當代芭蕾舞作他喜歡挑戰界限(push the boundaries),並指這種體驗非常有趣。「當代芭蕾更重視感覺。如果我在跳舞,我不想思考,更多是關於感覺,所以我也很喜歡演繹當代舞作,更重要的是每個舞作都不斷提醒我要努力達到下一個水平。」

另一位參與《突破常規》的舞者是來自加拿大的 Jessica Burrows,自喻為「在未知什麼是跳舞之前已開始跳舞」的她,談到對當代芭蕾的看法和經驗時特別提到:「超越舞蹈技巧的重要性在於尋求提升,思考如何突破自己,並將舞蹈帶到新的層次。她認為突破和超城可以引導舞者跳出舒適區,加入新的感受。」

與編舞家合作的過程中,她特別提到一個例子,某次排練時大家按照編舞的動作跳舞。「然而,當編舞家解釋他們應該更像探戈舞者一樣充滿情感時,各人的舞姿立即變得更有層次和新意。」

她特別提到傳統芭蕾舞非常古典,起源可以追溯到路易十四時代。「從那時開始,大部分古典芭蕾舞大部分都是敘事性的,有特定的技巧和姿勢。女舞者穿著縮鞋和圓舞裙,男舞者穿著緊身衣,《睡美人》成了傳統芭蕾舞的典範。而當代芭蕾舞大多數是沒有敘事性的,有些是完整長篇,有些則沒有。」

Jessica Burrows與Albert Gordon 認為,新古典芭蕾同樣強調芭蕾技巧,但它目的不是說故事,而是讓觀眾注意力回歸於舞步及動作本身,激發想像力。

Depeche Mode 經典電音融入芭蕾

在《突破常規》中,Burrows 指不會刻意描述前兩個舞碼《小夜曲》及舞蹈先驅 William Forsythe 的《多少懸在半空中》是當代芭蕾舞。「我可能會稱它們為新古典芭蕾舞,《Strangelove》則接近當代芭蕾舞,還配以1980 年代風靡一時的 Depeche Mode 電音流行曲。這三個芭蕾舞碼都沒有故事情節,但它們有不同的概念和觀念,這是古典和當代芭蕾舞之間的一個區別。」

Burrows 強調,這三個雖是當代芭蕾舞作,但同樣強烈要求舞者的古典基礎。「我認為三者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們的極端性,每位舞者都在不斷探索自己在這些作品中的極限,所以你會看到很多非常困難的技巧。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可以欣賞的是每個舞碼的不同之處,每個舞碼都有很多想法,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故事來理解每個舞碼,儘管從技術上講,這些舞碼在芭蕾舞方面要求非常高,可能是本季中最具挑戰性的舞作之一。」

二人總結,《突破常規》演繹的舞作都有很多想法,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力來理解每個作品。

《突破常規》演繹的舞作都有很多想法,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力來理解每個作品。

撰文、攝影:鄭天儀 (劇照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突破常規》

日期:
3月22日至23日(五至六) 晚上7:30
3月23日至24日(六至日) 下午2:3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票價:$1,000 (限量貴賓票)、$680、$480、$220
門票現於Cityline.com發售 或 電話購票:(852) 2111 5333
本地全日制學生及長者半價購票優惠
了解更多:https://bit.ly/494K1Yd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文化者 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