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水墨藝博復辦 浸沉式的水墨體驗|2023 展覽推薦

疫情三年,全世界近乎停擺,屈指一算今年已辦到第十八屆的典亞藝博(Fine Arts Asia),創辦人黑國強(Andy)也因為疫情,忍心把水墨藝博停辦,「當時很多參展商都是內地畫廊,不通關的情況下無法進行, 無可奈何,停辦三年了。我一直心不死,看看何時開關,希望世界在回復正常之下重開。今年全世界終於開關,他決定不但重辦水墨藝博,而且與典亞藝博合體,同期同地點合辦。以往多年兩者都是分開的,「這是個突破,是個新嘗試。」

【展覽】由波提切利到梵高 一次過看400年西方美術史 |2023展覽推薦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拉斐爾(Raffaello Santi)、提香(Titian)、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林布蘭(Rembrandt)、哥雅(Francisco Joséde Goya y Lucientes)、泰納(Turner)、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莫奈(Oscar-Claude Monet)和梵高 (Van Gogh) ,這裡隨便一個名字,在西方美術史上都赫赫有名,為了看其真迹,每年多少藝術愛好者千里迢迢,要飛到歐洲的博物館看個夠。那如果一次過睇晒以上大師作品,由文藝復興一直看到後印象派,那又如何?

【評論】相煎何太急的塗鴉列車 80歲攝影師Martha Cooper的地鐵塗鴉聖經

東鐵線一列「塗鴉列車」快閃出現引來社會關注,港鐵疑有人闖入鐵路範圍將涉事列車塗鴉,立即報警由刑事調查隊跟進,網民卻大讚塗鴉美麗,香港藝術家白雙全形容:「咁先係國際級城市。」諷刺是看到《明報》標題:「列車車廠同被塗鴉 港鐵報警籲愛惜」,我以為呼籲大家愛惜塗鴉,原來所指是港鐵呼籲大家要愛惜鐵路設施。

【專訪】港漫動力支援計劃 貼錢做 儲IP!|2023香港漫畫

對ACG迷來說,每年7月的動漫電玩節是年度重頭活動之一。從前港漫及其副產品總是漫畫迷入場獵物之一,但近年市道低迷,港漫不振,2021年起「港漫動力」為了支援香港漫畫家,推出的支援計劃每屆資助15本原創漫畫,助他們推出漫畫,協助宣傳,免費安排在動漫電玩節「香港館」設置攤位,並資助參展攤位之租金及搭建費用,又安排創作團隊免費參加《港漫動力》原創漫畫畫展。以上各協助手法有否湊效,港漫的前途如何?且聽今屆成功獲得資助推出十五本港漫之一:《塗鴉術師》的漫畫編輯 / 動畫編劇Lay怎麼說?

【展覽】陳景朗《靜夜行》25歲首次個展 夜行動物的夢|2023展覽推薦

「油畫是有質感的,有人的味道,是人的美學。」畫家陳景朗(Ken)說:「而且繪畫介乎抽象和具像之間,它有一種獨特的瞹眛性。你可理解你看到的是一些物件,也可以看到不是現實的影象,當中真真假假,是因為人類的觀察才有(繪畫作品)的存在。」才25歲的他,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Hong Kong Art  School),剛舉辦了第一次個人展覽《靜夜行》,展出共九幅大型油畫作品。

【專訪】傅珮嘉歌而優則畫 偕周國賢黃偉文辦展 在商場築純白結界放大五感|2023展覽推薦

從黃偉文、傅珮嘉、周國賢三部曲概念出發的《The Asylum 3》展覽,現於ELEMENTS圓方水區一樓,築起一個白色「盒子」。有人逛商場累了,進來歇歇;有家長帶孩子來「放電」,或者拿起場內展示的書籍,講故事給小孩聽,「很喜歡這些moment!」傅珮嘉自開展後每天都來,捉住觀眾講解展覽概念,日日拍下逾百張相片,因為如斯情景實在太美好太動人,「這就是我夢想要做的事!」

【專訪】《人類協奏曲》讓機器學習呼吸 梁基爵:AI時代 多層次叩問人是甚麼?|2023媒體音樂表演推薦

人工智能(AI)時代來勢洶洶,更成為企業裁員理由,麥肯錫早前發表了一份《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經濟潛力》的研究報告, … 閱讀全文 【專訪】《人類協奏曲》讓機器學習呼吸 梁基爵:AI時代 多層次叩問人是甚麼?|2023媒體音樂表演推薦

【Project21st】音樂夫妻檔創藝術平台 突破類型 超越地域

「我們在2019年成立,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做一些在體制以外比較難做到的事情。」作曲家鄺展維(Charles Kwong)受傳統古典音樂訓練,太太Sharon Chan(陳楚珊)讀音樂學,既是藝術行政專業又是表演者,夫妻檔組成的Project 21st藝術平台,想突破純粹音樂的演出,更想找香港以外的藝術家參與,今年重頭節目《點只音樂》(Music is More),有沉浸式「出海觀鯨」的音樂旅程,有修復爛樂器變身的裝置/演出,有長號樂手同時又是麵包師傅帶來的創作,又有荷蘭藝術家居住在坪州感應天地,信手拈來身邊資源循環再造而成的大型互動裝置!「我們很想把這個平台,做到不只在香港,還可以跨越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