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大師展

近日應朋友推薦,到內地看了一遍《浮世繪大師展》。該展覽號稱「國內最大規模」,藏品200餘幅,以江戶時代經典六大家的部分作品,呈現出閃耀群星的時代。

展覽以美人繪、役者繪、風景繪來區分各個展區,並以「浮世繪三傑」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的展區串連(北齋為大)。以一個展覽來說也是合格有餘了,有語音導航,也有手工藝體驗,讓人滿載而歸。

然而有三大遺憾,筆者還是想說一說。

第一,展覽的方向過於側重西方畫家的發揚了,不斷強調梵高哪裡參考了浮世繪、莫奈有多喜歡浮世繪,卻忽略了闡述浮世繪與明末文化東傳之關係。

較為明顯的一例,便是鈴木春信的錦繪,實則融入了中國的拱花藝術,繼而以意創造;另一例則是「浮世繪之祖」菱川師宣,為擺脫《浮世草子》式的市井文風,矢志要將浮世繪,從明末傳入的通俗小說插圖中轉化,提升到與眾共賞的高度,與當時的關西文化,有著因果關係。但展覽中卻無一處著墨,比較令人失望。

當然,還有《瀟湘八景》傳入日本後的影響,北齋又是如何擺脫傳統「八景」的框框的。

文本研究,歷史源流輔之,知死,才知生,反之亦然。

浮世繪大師展

第二,關於展板的問題。展板是一個展覽的靈魂之窗,實在不可馬虎,然而展區入口處迎客的首幅展板,卻以奇怪排版示人,筆者讀了好一段時間,才發現竟然是由左至右直排,甚至異惑了好一段時間:「倘若中文真有這樣的排版,也不必在一個如此公開的場合展出吧?」入內已不見同類排版的方法,相信是展覽方一時手誤所致。

回港翌日,展版的形象仍在腦海揮之不去,像一滴墨,染成一淌渾水般。

浮世繪大師展

第三,浮世繪的偉大之處,是不再只有高高在上的公家子弟才有資格欣賞的藝術。想當年江戶多少先驅,受盡來自於京都公家的輕蔑,為擺脫浮俗而努力,然而今次展出「江戶之秘密」中,有個心形的拍照區,卻令人想到花街柳巷去了。

江戶的確有花街,今天也有歌舞伎町佟與飛田新地,但竪立在喜多川歌麿的作品面前的,應該是探討美人內在更深遠的曲線吧?而不是那浪濤拍岸的海灣。

不過,話說回來,單是展品本身是很值得去的,只要忍忍不看中文,自己懷著對大師與藏者的敬畏心,一看無妨。

《浮世繪大師展》
日期:即日至 8月5日
時間:10:00-21:30(21:00停止入場)
展覽地址:深圳南山區益田假日廣場L4層Yealife藝術空間
地鐵路線:深圳地鐵1號線 世界之窗站B出口

文:佟傑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