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從 1841 走到現在,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都會,箇中的滄海桑田,實非文字記述能完全表達。瞬間定格的歷史圖片雖只是斑駁碎影,但同時可貫通時空,讓我們見證未經歷過的時代一刻。
1906年9月香港遭遇特大颶風侵襲,慈禧太后下旨撥款3萬両銀賑濟香港災民,中區干諾道海旁被拍下天災可怕。(香港歷史博物館提供)
1841年香港第一個人口普查,呈現香港最多人口竟然在赤柱?有成2000人住,但淺水灣、深水灣的上等人豪宅區竟是一個人都無的不毛之地?
1899年大埔紳耆向港督卜力爵士前叩首。
(政府檔案處)
1941年日軍進佔九龍尖沙咀的情況。
(政府檔案處提供)
印度藉警察與被扣上腳枷的華藉犯人。(政府檔案處提供)
1950年代的熟食檔,現在已再見不到。
1844年5月1日,港府在憲報上宣布正式成立警隊,此為荷李活道警察總部舉行的警隊大會操,亦即今日「大館」的位置。(政府檔案處提供)
上世紀50年代的香港徙置區舊照,即是公屋的前身。
1986年香港聯合交易所開幕情景,自此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為鞏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提供)
有掌故王丁新豹解畫,死板板的相片都變得非常生動。(文化者攝)
這算是最早香港地圖的重繪本,節錄自明‧萬曆23年(公元1595年)《粵大記・廣東沿海圖》(郭裴)
你知否1906年香港曾遭遇超級颶風,慈禧太后動用3萬両銀賑濟香港災民;你又知否1841年香港第一個人口普查,呈現香港最多人口竟然在赤柱?有成2000人住,但淺水灣、深水灣的上等人豪宅區竟是一個人都無的不毛之地?
早陣前在饒宗頤文化館參觀了「香港百年蛻變」圖片展,就看到了許多「你估我唔到」的香港舊事,在場還有掌故王 #丁新豹 教授即場看圖解畫,此乃饒館連續第5年舉行圖片展,趁今日紀念香港主權移交21週年,再從近百張珍貴歷史圖片,回溯香港近百年的變遷。
展覽圖片由1841至1997年,按香港歷史的時序及特色,分為「英佔香港」、「革命前後」、「共赴國難」和「戰後發展」四部分,場內設有「QR Code自助導賞」提供聲音導航和用AR技術把部分圖片的內容形象化,長知識了。
「香港百年蛻變」圖片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8月31日(逢星期六、日下午3時15分至4時15分設有導賞)
時間:1000至1800
地點:九龍青山道800號饒宗頤文化館下區藝術館展館二、三(下區)
免費入場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