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環、擁86年歷史的「陸羽茶室」,屬少數在香港抗戰前已經成立的粵式傳統老茶樓。店內聞名的除了各種香茗和粵式美食,還有懸掛在各層的文化界大師名作。

最近「陸羽茶室」宣佈將會把兩幅名家張大千的珍藏作品交由蘇富比作秋季拍賣。兩幅作品都是張大千在50年代離開香港前,特地送贈關係友好的「陸羽茶室」。作品一方面為張大千在香港的蹤跡留下紀錄,另也展現他和台灣國畫大師溥儒兩大畫壇巨人的好交情。透過這次拍賣,終於讓這兩幅作品首次曝光於大眾前。

「陸羽茶室」成文人基地

「陸羽茶室」取名於唐代茶聖,於1933年由當時經營錢莊的馬超萬和經營茶樓的李熾南共同創辦。四、五十年代中國政權轉移令不少文人移民來香港,古色古香的「陸羽茶室」正好吸引他們成為「聚腳之地」。

東主之一的馬超萬本身喜歡書畫,很自然就跟一眾「熟客仔」文化人打成一片。七、八十年代,他們甚至會在「陸羽茶室」舉行每月一、兩次的「雅集」,聚集文人一起聊天、打牌甚至即席創作,更會贈送作品給「陸羽茶室」。例如國畫大師鄧芬及黃君碧等,都曾在「陸羽茶室」留下過自己的作品。

一張畫解釋張大千與陸羽茶室的關係

張大千《黃山松雲》
1952年作,設色紙本  鏡框,40.5 x 180 公分
估價:6,500,000-8,500,000港元

「陸羽茶室」見證着張大千與香港的連結。1949年,他因為家鄉的政治動盪而選擇「環遊世界」,香港是他其中一個旅居的地方。1951年返港後,又要立刻為翌年九月長久移居南美作準備,但他總會抽時間在「陸羽茶室」與香港的老朋友敍舊。

這次蘇富比秋拍的其中一幅作品《黃山松雲》,就是張大千在1952年離開香港前送贈給「陸羽茶室」的作品。「客居香澥,匆匆經歲,不時與二三朋舊,啜茗陸羽,往來既久,遂成熟客,嘗戲為口號云『滿堂爭看張夫子,識得虬髯不用猜。』」張大千在畫上題跋的幾句幽默地點破了他和「陸羽茶室」的關係。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葉卓敏表示,張大千在選題上花了很多心思:「黃山是以『雲霧茶』聞名於世,配合以佳茶為名的綠羽茶室,可說是絕配。」而且張大千對黃山畫派的師祖非常感興趣,在20多歲已經多次上黃山吸收創意靈感,希望尋找諸位先賢創作上的關連。

「在這作品上我們能看到的主要是石濤的影子,再混合石溪那種『霧』和蒼鬱的感覺。大千把黃山標誌性的景點融合在一起,當然也沒計較它們事實上的位置。但對他們來說這樣熟悉的題材,是在心裏消化後再在畫面上井然地交代。整體顏色上感覺也是較淡雅和秀逸,而且逐層染上,帶給觀者清曠和高遠的感覺。」作品估價為650至680萬。

「南張北溥」合寫畫壇傳奇

張大千、溥儒《松崖高逸》
1946年作,設色紙本  鏡框,94 x 43.3 公分
估價:850,000-1,000,000港元

第二張作品《松崖高逸》,則是張大千在抗戰勝利初期創作:「大千先生知道在故都(北京)有不少古畫都因戰亂而流失,尤其是被溥儀拿出宮、俗稱『東北貨』的一批作品。他在抗戰以後就匆忙地到故都搜羅這些古畫,抵達後和當時同樣租住頤和園的溥儒比鄰而居,而洐生這幅合作作品。」其實張大千和溥儒早於三十年代已經認識,畫壇上也稱他們「南張北溥」。

《松崖高逸》同樣寫黃山,但張大千這次描繪的只是局部:「大千所說的『黃山勝景』是畫中白袍高士和紅衣僮子所坐的『清涼台』——凸出來的四方形石頭,另外三面是懸空的,遊人站上去就可以看到遠方雲海的景色。」

畫上的蒼松則是出自溥儒手筆:「他們兩位都沒有因為要合作而刻意遷就對方的筆墨,但整個畫面依然十分諧協,可說是當年『南張北溥』合作很好的例子。另外值得留意的,在於『清涼台』上使用的那種綠色很濃烈,很少在畫中山水出現。可能是大千刻意突出這塊石,而點出這張畫的主題。」這作品的估價是85至100萬。

有關這次把兩幅珍藏作品割愛,「陸羽茶室」代表羅家強坦言十分不捨。但考慮到兩幅作品的價值不菲,而「陸羽茶室」其實不善於保存畫作。基於盡可能保存作品價值的考量,股東們商量過後便決定出讓。

蘇富比中國書畫秋季拍賣會

預展日期:10月3日至10月6日
拍賣日期:10月7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一

撰文、攝影、剪接:熊天賜
*部分圖片由香港蘇富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