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的新展覽今日(23/10)開鑼!透過42件由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借出、聚焦人物肖像和宗教題材的作品,如文藝「再復興」般讓香港觀眾一睹700多年前藝術家所追求的創作哲思和人本精神。

約於1300年開始的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當年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當時的歐洲人借鏡古希臘和羅馬時期的文化、鋭意從封建制度裏革新,並透過藝術、科學及哲學等角度體現創新思想。佛羅倫斯被視為這場運動的發源地,這次展出的作品也就順理成章地以出生於該地的名藝術家Sandro Botticelli、在當時創作的作品為主。

從他的作品裏,能了解當時藝術家創作取態頗富宗教特色。其中有繪於1475年至1476年間的經典、蛋彩木板本《Adoration of the Magi》,在Botticelli精細的筆觸下描繪《聖經》裏講述東方三博士朝拜耶穌的故事;藝術家在作品裏「置入」當年佛羅倫斯的名流政要,如曾多次委託Botticelli創作的名門Medici Family,而讓作品同時被視為時代寫真,觀眾可到展覽一睹真身;同具宗教意味、分別創作於約1505-1510年和約1445至1510年間的蛋彩布本、表情被細緻描繪的基督受鞭刑《Flagellation》和聖子誕生《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hn》亦有同場展出。

另也有如約1445-1510年間創作的人像畫《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Simonetta Vespucci)》,勾起觀眾對畫中女子Simonetta Vespucci、這位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美女性的印象。她的美貌曾是佛羅倫斯城內佳話,連Botticelli也是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的其中一人,更啟發他以Simonetta的樣貌為藍本創作經典如《Primavera》和《The Birth of Venus》。從其獨特的彷古筆觸勾勒的輪廓和人物情緒,其仔細程度足見他對女神的著迷,亦再次提供機會讓大眾細嚐其精湛的人像作畫技巧。.香港藝術館館長(學習及國際項目)胡佩珊表示Botticelli小時候曾學習過像書籍釘裝的工藝,其穩健的素描基礎正是作品精緻的要因。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亦對這次與烏菲茲美術館的合作深感榮幸,從Botticelli的佳作打開契機,她期待意港雙方在日後會有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機會。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Simonetta Vespucci)》(網絡圖片)

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 ─ 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
日期:即日至2021年2月24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 2 樓專題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