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北角近70年的一級歷史建築物皇都戲院,曾集頂尖的西方文化藝術、電影、粵劇及亞洲歌舞表演,盛載着香港人娛樂消遣的集體回憶。去年完成兩年的強拍,#新世界發展 行政總裁鄭志剛強調會「形神俱備」的把皇都活化重生。修葺前,集團舉辦了《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過百件懷舊物品和藝術品,回顧香港這個重要文化地標。

皇都戲院外牆以懷舊手法繪製了「全院滿座」的告示,80歲阮大勇手繪的海報與90後畫家恒仔的畫作新舊兩代「海報師」雙映成趣。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展開了歷史體驗之旅,由璇宮戲院、「小上海」到皇都戲院,由國際級表演到中西首輪電影,《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展示過百件戲院舊物、電影戲票等,重新呈現當年戲院的輝煌史。

體驗活動由新世界旗下的Culture for Tomorrow 舉辦,展示過百件收藏包括多款不同年代的舊戲票、50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皇都員工的舊制服等,希望能為公眾呈現皇都輝煌傳奇。「小上海」展館、創辦人歐德禮的辦公桌、旋宮戲院的經典表演舞台,配合特別投影裝置、燈光及音樂效果,參加者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這天,導演章國明和著名影評人石琪來到體驗活動,位於北角的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並分享了他的皇都記憶。章導演提到自己在三十多年前搬到港島居住,上班地點位於皇都戲院附近,幾乎每天都會經過這裏。

導演章國明

「記得當時這裏很多鞋舖,還有林林總總的店舖,會在這裏到處逛。直到有次知道這裏會變成一個保育的地方,能夠再將這裏弄得漂亮,十分難得。」章導演對戲院上面的「飛拱」建築印象深刻。

「一次過看到昔日皇都戲院的面貌,像《回到未來》一樣,能夠重溫以前香港電影的面貌。」章國明說。

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鄭志剛表示,皇都好戲尚未完場,希望透過今次活動,讓大家第一身親歷皇都輝煌傳奇,而復修後的皇都戲院,將會更精彩,締造藝術文化的全新地標。

撰文:馬如風
攝影、剪接:廖偉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