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香港的風氣係抽水,從來就係佔小便宜,不過現在越抽越猥瑣,猥瑣到連自己人都抽,死人也抽,抽完變成乾屍都繼續抽。」——MC仁

已故「九龍皇帝」曾灶財畢生獻予塗鴉,早於五、六十年代就用自家製墨水揮亳(比美國塗鴉文化更早發跡),墨寶遍佈香港、九龍。離世15年,他的作品不斷被「別人」出售圖利,甚至打入M+,但他真正街頭的作品卻一直被抹去。

在法國唸觀念藝術、塗鴉多年的MC仁不忍這位代表九龍文化的巨人「大名」被侵蝕,於是聯同徐家健教授策劃《九龍勁抽》,讓皇帝再次「顯靈」,以藝術作品思考「九龍皇帝現象」,回應香港根深蒂固的抽水文化。

國王被抽水的一生 

「曾灶財由頭到尾一生都被剝削。」MC仁回憶當年靠綜援維生的曾灶財,曾經接下了一單廣告生意,但當廣告播出後,政府當局竟將曾灶財的收入從其綜援金裏扣掉。

上至政府,下至設計師,向曾灶財抽水的人不計其數,MC仁憶述:「曾灶財在世時,有一名時裝設計師將他的字畫當成花紋來做衫,有人就問這位設計師有否給予曾灶財版權費。」滿臉灰白鬍鬚的MC仁對那位設計師的回答仍記憶猶新:「給甚麼版權費?我在街上拍照得來的,整條街都有啊。」最吊詭的事就在於此:街上遍佈九龍皇帝的字畫,但每位市民也心知它們都是曾灶財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曾式書法。

當年的《蘋果日報》就找來曾灶財向時裝設計師追數,於是皇帝又再次提筆,然而這次他不再寫於牆壁之上,而是寫下便條:「版權我專有,請給十萬元」。曾於法國修讀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MC仁認為這句話直至今時今日仍然管用,「這次我就為一個死了的人追版權。」

他於是用霓虹光管勾劃曾灶財的筆跡:「版權我專有,請給十以太」,將皇帝的心願再次帶入人間,試圖讓皇帝在過身後仍能收利,但今時今日不再收陰司紙,而是收以太幣。MC仁從曾灶財的作品討論到版權、生死、虛擬世界等議題,思路連綿不絕。

當教授遇上MC仁 全港的NFT實驗

「玩都可以認真地玩。」MC仁直言每次藝術創作都是一場思想實驗,當旁人還在鑄造NFT混水摸魚式地賺錢,MC仁就與經濟學教授徐家健向全香港人派發曾灶財身份證NFT,總數7,482,000個,人人有份,永無落空。

致力研究交易貨幣的徐家健教授眼見NFT在香港淪為生財工具,只是將舊有知識財產(IP)重製成圖片出售,「這樣就沒有好好利用NFT作為新媒介,帶來新創作。」所以當教授遇上MC仁,就如卡通片的瘋狂科學家企圖為世界帶來新衝擊,徐家健形容他們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如故,傾得投契,不久就一起推行這項大規模的NFT思想實驗。

他們開始從研究貨幣、身份證走到研究藝術史。MC仁萬萬沒想到,二十年前探訪皇帝「寢宮」時所拍下來的曾灶財身份證,如今竟會重新化為作品。「我拜訪他的家後,發現他的住所各處都佈遍了筆跡,唯有身份證沒有被畫,就知道當他的意識歸來時,就是被警察查身分證的時候。」這張身份證因此引發MC仁源源不絕的奇想。

「那你死後,你的身份證會怎樣?你有沒有處理過自己的身份證?再者,你有沒有欣賞過自己的生命?」MC仁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特定的答案,但「問過都好啊!」問及身份問題,不免提及現今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這幾年大家更明白啦,大家都爭先領取第二個護照。香港人只是這幾十年內在香港出現過的人而已。」身為西藏密宗修行人的MC仁更一語中的:「每個生命都只是出現過,你都出現過啦,仲想點?(還想怎麼樣)」

NFT下的創作自主

徐家健就認為,從九龍皇帝的塗鴉可見香港曾經擁有的自由,「雖然他當年做的事似是挑戰權威,聲稱要宣示主權,但都只是說一下而已,需要這麼緊張嗎?」徐家健與MC仁希望藉此帶來討論的空間,這次他們利用OpenSea這個去中心化的NFT買賣平台,更希望帶起創作者與受眾的討論。「雖然原有名氣的人,可能會因進入這個市場而變得更有名氣,但這裏同時允許另類的人賴以生存。」教授也提到NFT的發展不會只停留於藝術品買賣,其他文化領域上的應用也將會變得十分廣泛。MC仁更指,除了主文化可以在此立足外,次文化亦可以在這裏慢慢發芽。

「以我的理解,NFT就與LMF掛鉤。」作為饒舌搖滾樂隊LMF成員的MC仁,當年被主流媒體打壓,如今有了NFT這新媒介,他希望能將樂隊文化承傳下去,「我們數十年儲起的曲庫,如今NFT給了觀眾自主權,我們則可以做一些撇除明星夢的香港音樂。」MC仁更透露,下一步希望可以再次聚集LMF,到高山劇場演出。

採訪:鄭天儀
撰文:余靖
攝影:鄭天儀、余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