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四月一日,一顆明星瞬間墜落……

今年是「哥哥」張國榮逝世20周年,康文署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找來陳淑芬、張叔平和夏永康三人當客席策展,透過唐鶴德珍藏的哥哥遺物與經典歌衫等,分享這巨星的生前點滴。《文化者》率先觀展,並專訪了哥哥經理人、摯友陳淑芬,懷緬張國榮一生枯榮。

張國榮在躍下前5分鐘,沒有給最愛的家人留言,反而給最信任的陳淑芬打了最後一通電話,請她去等他。陳淑芬回憶,哥哥「等」的意思原來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在現場他叫我去等他,我就在(酒店)外面等,突然間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我當時就是立刻看怎樣可以避免到有人拍到他的遺容,不知為何我會出奇地冷靜,我要很冷靜去做些甚麼步驟去保護他。」無論要回憶多少次廿年前悲痛莫名的一幕,對於陳太而言,舊的影子、舊的聲音都是新的痛悲。

愚人節的天空飄灑着綿綿細雨,迎面來的風繼續吹,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1981年,出道多年的張國榮始終不紅,更被舊公司解約。這時,他走入了改變自己一生事業的陳淑芬世界,徹底大放異彩。張國榮曾發自肺腑地感慨:「我的經紀人從來都只有一個人,陳淑芬。」二人不僅是藝人與經紀人的關係,更是攜手共患難的知心朋友。

「我們猶如不同姓的親姊弟」

對此,陳淑芬的版本是:「他自己說,除了我們不同姓之外,我們好像兩姐弟一樣親。」陳太回憶,當年香港還未流行粵語流行曲,她剛離開舊東主自組公司,哥哥主動提出「跟隨」陳淑芬,成為她旗下第一員。

「大家的緣份就從那裏開始,他自由身、我重新開始,我們一起去奮鬥、默默向上游,所以我們之間除了是工作的夥伴之外,其實我們更是情同姐弟的感情。」陳太回憶戰友把事業拱手給自己時,仍是一臉感激。

誰想到,這個好朋友、戰友突然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陳太回憶,張國榮在公在私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人。「張國榮是一個很善良的人,無論是他身邊、新相識甚至不認識的人,他都關懷。」

哥哥見證樂影壇百花齊放

歌、影、視三棲的張國榮風格多變,自 1977 年參加歌唱比賽出道,憑着過人才華及獨特風格,成為本地其中一位永恆的巨星;他亦成功演繹多個電影角色,見證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及影壇百花齊放。哥哥的藝術成就穿越時空、地域與界限,歌影迷遍佈亞洲以至全球各地,他的作品不僅讓隨着他成長的歌影迷念念不忘,同時也深深影響着現今新一代。

陳太也認同,哥哥在演藝事業上洋溢懾人魅力。「他的聲音和他的表演其實都是很特別而且自然,他從不刻意去做很刻意的事、沒有包袱、忠於自己,但就出奇地有魅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陳太更難忘是哥哥的拼搏精神,譬如接拍《霸王別姬》時,他特意花幾個月時間去學京片子,「一個這樣的藝人還會這麼虛心去學習一些新東西,他有天份但同時他每做一件事都很專注很用心,這些都是我覺得很值得大家去學習的專業精神。」

哥哥摯愛唐鶴德借出展品

這次展覽有不少由哥哥摯愛唐鶴德借出的珍貴展品,包括張國榮曾在演唱會中穿過的服飾,如《跨越97》 演唱會的紅色斗篷和閃石西裝,以及紅色高跟鞋;在《熱 • 情演唱會》中穿着的白色羽毛服飾、藍色釘珠牛仔褲,以及由法國著名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為他設計的貝殼裙褲。除演唱會服飾外,展覽亦展出張國榮部分唱片及歌影視獎項,包括《為妳鍾情》黑膠唱片(白色版)、《Stand Up》黑膠唱片(紫色版)、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追》獎座和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大碟獎《Untitled》獎座。同場亦展示了由夏永康拍攝的張國榮寫真集《慶》及演唱會照片等,而整個展覽空間虛實相間,正是由張叔平操刀設計。

廿年過去,張國榮離開了卻散落四周。最特別是其逝世後方認識他的「後榮迷」竟然可形成新的「歌迷文化」,「後張國榮現象」更是研究潮流文化的課題,他彷彿沒有離開過。

陳太最感激「哥」迷每年都摺紙鶴來紀念哥哥,所以這次展覽現場也有一隻大紙鶴裝置。「紙鶴好像是歌迷對哥哥一份情與愛的維繫。」陳太難忘十年前「紙鶴展」最後一天,有隻蝴蝶一直在現場飛舞不肯離去,歌迷們起哄都說那是哥哥「回來」答謝歌迷。

「十年前,我們訪問了很多哥哥的朋友,甚至有些會主動找我們去講關於自己跟Leslie之間的故事,他怎樣去關心身邊的朋友和跟他一起工作的夥伴,有些歌迷身體不好,他也會很主動去關心他們,讓他們心靈上有些很大的安慰。所以越聽得多這些故事,你越有一種感覺:這麼好的人,為甚麼會這樣呢?」陳太感慨說。

我問陳太,如果哥哥今日在你面前你最想跟他說一句甚麼說話?要強忍離情淚,未許它向下垂,陳太緩緩道:「我想我不用跟他說甚麼說話了,我們在一起太多說話了,在心中,不用說了。」

好風光似幻似,張國榮與陳淑芬,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燃亮飄渺人生,是二人的運。

「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
日期:2023年3月29日至10月9日
時間: 星期一、三至五:10am-6pm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7pm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地點: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 二樓
免費入場

撰文:鄭天儀
拍攝、剪片:古本森(部分圖片由文化博物館提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