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香港個展
Lucian Freud 2017 Oil on canvas Photo: Oliver Helbig.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Hauser & Wirth 畫廊雖說為 #曾梵志 分別在蘇黎世、倫敦和香港舉行同名個展,然而如藝術家本人所說:「這三個展覽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展覽,率先開幕的蘇黎世主要集中在抽象畫,尤其是線條的躍動,構成一幅幅景象。在十月一日開幕的倫敦展覽,則重點展出肖像畫。最後,剛開幕的香港則展示我新近的硏究創作成果。」

問到為何如此厚愛香港,三地都展出新作但只有香港的新作概念是全新的?他續說到:「我最早世界性的個展便是於 1995 年在香港舉行,我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嶄新創作都在本地展示過。我感覺在香港的藏家了解我,這認同感使我感到萬分親切,故這充滿實驗性的系列率先在本地發表最為適合不過。我這私密的硏究,其實一般只會在自家工作室和熟悉的朋友分享交流。然而香港於我來說確實有在家的感覺,所以特意帶來給本地觀眾。」

展場橫跨兩層,共有三個展廳,其中在下層的一間展廳可說是參考間,內有五代南唐趙幹的《江行初雪圖》的複製本,曾梵志激動地說:「這幅真品現藏台北故宮,礙於年代久遠,不容易公開展出。要是在我有生之年對公眾開放,我必會親身拜會。我個人的創作方式是依照圖像來思考,要我拿理論來一字一句說必不能表達清楚,甚或混亂迷糊。可是,在我看見此大作,其邊緣畫上黑線勾勒,下筆有陰陽,墨色處理時暗時明。此圖像表達方式刺激我腦內其他的影像存檔,使我聯想到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的《聖維克多山》。他多次繪畫的此山不就是綑上黑邊嗎?雖說這兩幅作品相隔逾千年,然而其創作手法是何等相似。這無疑驅使我投身創作屬於我自己的一套,我認為在找到箇中的規矩後,便是要藉著打破它來創新。

曾梵志香港個展
Zeng Fanzhi Untitled 2017 Oil on canvas Photo: Oliver Helbig.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中國的古代水墨畫,驟眼看確難分辨其中。但細看之下從宋到元,或明至清皆發現到明顯的分野。我希望能作為橋樑宣揚中國傳統美學,相反亦把塞尚與之相連的表達傳遞給大家。可惜未能借展《聖維克多山》,故特留下一空牆以茲敬佩。」在同一展廳內,還有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的《靜物》,曾梵志解釋到「莫蘭迪和塞尚一樣同為藝術家們所喜愛的前輩藝術家,我本人也有收藏莫蘭迪的素描、版畫及油畫等。我第一次出國便是到訪他的出生地—博洛尼亞,一般人去意大利旅行多會到米蘭或羅馬。因緣際會下,更參觀了他的博物館,留下深刻的影響。現今至此每一年我也畫一至兩張靜物畫,只是沒有公開展出而已。」在隔壁的房間便展示了一張畫上空房的畫,他解釋說

「參考莫蘭迪,此作雖看似只有灰色調子,但實際是用色豐富繽紛。」在同一房間內更有兩幅色彩奔放的巨作,猶如七色彩虹橫跨天際,又或大型調色盤般。它們分別以竪、橫及斜的筆觸留下印記,而排列方式也不一。他回憶到:「我是先畫了第一筆,才知道第二筆該在哪裡下,我就是這樣一邊畫一邊探索色彩強烈的對比關係。」

曾梵志香港個展
曾梵志在參考莫蘭迪後所畫的一張畫上空房的畫。(文化者攝)

「曾梵志」香港個展
日期:即日至11月10日
地點:豪瑟沃斯香港Hauser & Wirth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大樓15及16樓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