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00後」少女追星,腦海可能會立即浮現站在舞台下、為心愛偶像吶喊尖叫的「妹豬」們。然而,一群「後榮迷」卻沒有這個機會。剛好生於與張國榮失之交臂的千禧年代,這些年輕人此生都無法與哥哥相遇,一睹他的真人風采。儘管如此,哥哥留下的絕代風華仍伴隨着他們成長,跨越時代地滋養着這群人的生命。

生於2004年、還未過17歲生日的中五學生彭奕而,自6歲起已是「哥迷」,「當時是因為家人愛聽8、90年代的歌,耳濡目染之下就喜歡上哥哥的音樂。」陷入了哥哥的魅力後,她開始不斷研究有關他的一切,同時也四處去,觀賞很多紀念哥哥的藝術展覽,看得多就忽發其想,「不如我也嘗試辦一個展?」

策展人彭奕而

青春就是充滿衝勁、說做就做的年紀,彭奕而坐言起行,立即着手策劃是次的《風繼續吹》張國榮十八周年紀念展。由找場地、挑選展品、聯絡傳媒,到展場擺設以至邀請插畫家合作,幾乎都是小妮子獨力一人完成。展覽取名自哥哥的成名金曲,「我希望這一股屬於哥哥的風會繼續吹下去,將他的精神傳遞給更多人。例如他教我們要愛自己,還有能力範圍之內做到的,就要盡量去幫助別人。」

尤其鍾愛《春光乍洩》 同志的愛情其實也很純粹

現場展出約一百件彭奕而的私人珍藏,包括親筆簽名、電影海報、書籍、演唱會紀念品等等。問到最喜愛的收藏品,她毫不猶豫就拿起《春光乍洩 攝影手記》,「這本書我有兩本,分別是初版與第二版。」兩個版本的內容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但她兩本也要買回來,「這部戲對我的意義好大,是它令我喜歡上王家衛導演,發掘到電影的偉大。」

彭奕而認為這部電影某程度上代表了很多性小眾,「很多電影作品,對於同性戀都有刻版印象,覺得Gay就等於『乸型』,但《春光乍洩》裏的哥哥與梁朝偉完全沒有這樣演。他們只是毫無粉飾地展示愛情的一面,很純粹地講述一個情侶之間的故事。」

遠卦日本 搜羅哥哥舊電影海報

走到電影海報一區仔細看,咦,大部份都是日文來的?「日本海報館的文化比較盛行,一部電影落畫後,就會有很多電影海報放出來,並有一個特定的數量放置在海報館,反觀香港就沒有一個專門收集海報的地方。」神奇地,在外國還反而較容易買到香港電影的海報,「港產片在日本是屬於外國電影,所以較容易在當地市場上流通。」

她隨即指着最左的一塊展板,表示當中多張都是她在日本旅行時,走進東京海報館買的,「我還記得當時正值嚴寒,而且已經很晚了,我在東京的街頭狂奔,幸好趕得及在海報館關門前到達。抵達時雖然全身濕透,但超級開心,因為在裏面有種尋寶的感覺,讓我找到很多哥哥的舊戲海報。」

今次展覽的展板都是由彭奕而「加工製成」的,她親自到木廠搜集棄置的木板,再塗上白色的顏料,實在是勞心勞力。

不同意社會對00後的指控 感激哥哥使自己找到人生方向

人人都說「00後」只會看韓國綜藝、內地電視劇,對本土影視發展一無所知,更遑論上世紀的巨星。對此,彭奕而卻不盡同意,「我身邊其實有不少與我品味相近的同輩朋友,當然,的確有些『00後』是不太熟識本土文化的,但我覺得他們只是欠一個啟發點。」她指出香港的文化海洋廣闊而多元,「正如周星馳的次文化都一樣,是屬於本地文化。我相信每一個香港人,都總能夠在裏面找到一樣觸動到自己心靈的東西。」

16歲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還是個朦朦朧朧的年紀。不過,彭奕而卻正正相反,「哥哥令我愛上文化、藝術、音樂與電影,我很清楚知道自己未來要走的路,我希望將來能夠從事有關藝術策劃的工作。」追星,不一定會帶來負面影響,「是哥哥令我找到人生的熱情、理想與抱負。」願哥哥的風繼續吹下去,影響更多人的生命。

《風繼續吹》張國榮十八周年紀念展 
日期:2021年3月30日 – 4月2日、4月5日 — 4月11日 
時間:1200-1800
地點:Urban House HK (香港尖沙咀漆咸圍10-12號3樓) 
票價:平日 $2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40 

撰文、攝影:張美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