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life balance」在香港就如都市傳說,大家都聽過,但或許從未經歷過⋯⋯睡眼惺忪地起床、趕頭趕命去上班,忙足全日才符合一般打工仔的寫照。就算累了,想在城市裏尋找空間放鬆、停下來歇息一會,也不容易。

本地建築師龔翊豪(Alvin)不甘港人只會「生存」而不懂「生活」,於是創作出極具大自然氣息的藝術座椅—《四巒有時》,並展示在充滿現代感的工業貿易大樓內,提醒港人即使身處在一片「石屎森林」之中,也不要忘記適當地休憩、放鬆心靈。

《四巒有時》是藝術推廣辦事處全新公共藝術計劃「一休之間」的首個展覽。

營造「四君子」中式園林 宣揚傳統紥作工藝

甫踏進一樓的大堂空間,Alvin 即被穿過落地玻璃窗的溫暖陽光深深吸引,「場地的樓底很高,陽光又十分充裕,其實很難得。但據我觀察,很多時人們都只會『掂行掂過』。」他靈機一觸,想到在原地造一個「中式園林」,吸引路人停下腳步,在這裏散步、休息。

園林的主題為「四巒有時」,由四張分別以春蘭、夏竹、秋菊及冬梅作為主調的藝術座椅組成,「梅蘭菊竹經常出現在中國傳統建築的屏風上,用作分割及界定室內空間。」四張座椅錯落有致地安放着,透過圓弧的不同方向指示公眾圍繞着路線遊覽。為了突出四種植物的特色,長椅更加上不同顏色的濾色片,例如秋菊是黃色與橙色,冬梅是深紅與淺粉紅色,「下午時分的陽光很充足,濾色片會按照不同的光度和日射角度,呈現出不同的光影效果。」隨着光線移動,「四君子」輪流成為主調,營造四時多變的氛圍。

決定選用竹作為主要結構物料,Alvin 解釋竹的色溫偏黃帶暖,在陽光的襯托下更為柔和,途人猶如置身於一片天然景觀中。除了展示層面的考量,環保也是Alvin重視的元素之一,「工業貿易大樓本身是一座獲環保認證的建築物,因此我也希望能在裏面設計出一款有機的藝術裝置。」竹是一種低碳的物料,生長速度亦很快,於是便成為了今次園林的主角。

今次的裝置特意邀請本地紮作師傅許嘉雄參與設計,希望能夠將傳統工藝融入至當代藝術。Alvin 表示與師傅的互動過程充滿活力與生氣,而且很有挑戰性,「作為一個建築師,有時我畫了圖紙或立體模型,承建商就會直接入機生產,但今次是一個純手作的藝術品,我需要與師傅同步、不斷測試物料的極限,才能實踐出來。」

強調自由與私隱 避免公共空間淪為「睇得唔用得」

「土地問題」常常被指為香港的萬惡之源,而事實上香港有不少的空間都沒有被好好善用。近年改造或升級公共空間的議題受到關注,Alvin認為,除了運用創意將公共空間「改頭換面」,也要保留一定的開放程度,才能鼓勵大家使用,「我故意把座椅設計得很長、很深,椅子之間不會有凸起來的障礙物,方便公眾把整對腳放上去,椅子的長度甚至足夠三個人同時躺下。」躺下?不怕被冠上「面斥不雅」的標籤嗎?「只要是在尊重其他人的情況下,我認為公眾是可以全盤決定自己要怎樣去使用這件裝置,這也是我嚮往的公共空間。」

除了自由度之外,Alvin指出公共空間也需要提供私隱度,「正如你在一個很大的廣場裏,如果入面沒有涼亭、樹和灌木,沒有高矮分明、能夠遮擋陽光的東西,使用者會很不自在。」因此,每張座椅都設有兩個屏風,坐在較高屏風的位置可以享受多點私隱度,坐在較低的則可以欣賞較多風景,使用者可隨個人喜好選擇。

Alvin認為,最好的公共空間其實應該是24小時開放。可惜因場地所限,是次藝術裝置只能限定開放。

《四巒有時》除了展示出四張如山巒般的座椅,還想提醒大家定時讓身心靈放鬆,「我們中國傳統十分注重作息有時,我在辦公大樓裏設計這個園林,就是希望能夠為在上面工作的人提供一個歇息地方,可以時不時來放空、嘆杯咖啡或看看報紙。」在忙碌的生活中,「作息定時」或許難以達到,但起碼也要「作息有時」。偶爾成為「山系人」、擁抱大自然或許也是個不錯的休息選項。

「一休之間」系列一《四巒有時》
日期:即日起開放
地點:九龍協調道3號工業貿易大樓一樓大堂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上午9 時至下午2時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免費入場

撰文:張美珠
圖片由藝術推廣辦事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