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Leung wins Venice Film Festival award 梁朝偉奪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感言】一生一心梁朝偉:慶幸在香港長大

《第八十屆威尼斯電影節》現場,梁朝偉從大導演李安手上接過金獅奬狀,那是華人演員第一人,過往香港得到此最高榮譽的,是吳宇森和許鞍華。鏡頭前他雙眼不再發電而是潸淚,用英文向全世界哭着說:「我慶幸在香港長大⋯⋯」比任何高官、旅發局扭盡六壬宣傳香港,更有鏗鏘感染力。

【Project21st】音樂夫妻檔創藝術平台 突破類型 超越地域

「我們在2019年成立,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做一些在體制以外比較難做到的事情。」作曲家鄺展維(Charles Kwong)受傳統古典音樂訓練,太太Sharon Chan(陳楚珊)讀音樂學,既是藝術行政專業又是表演者,夫妻檔組成的Project 21st藝術平台,想突破純粹音樂的演出,更想找香港以外的藝術家參與,今年重頭節目《點只音樂》(Music is More),有沉浸式「出海觀鯨」的音樂旅程,有修復爛樂器變身的裝置/演出,有長號樂手同時又是麵包師傅帶來的創作,又有荷蘭藝術家居住在坪州感應天地,信手拈來身邊資源循環再造而成的大型互動裝置!「我們很想把這個平台,做到不只在香港,還可以跨越地域。」

大館霓續展覽獨家專訪霓虹交匯創辦人David Rule

【獨家專訪】 大館「霓續」重現香港璀璨風景 霓虹招牌保育者David Rule:憑己力不讓香港熄燈

「霓虹交滙」創辦人David Rule 身為「鬼佬」自資保育香港霓虹,甚至比香港人更愛霓虹。近月「霓虹交滙」與大館合作策劃展覽「霓續」,首次向公眾展示過去幾年保育下來的超過20塊霓虹燈牌,當包括東方表行和大同老餅家等經典招牌,讓觀眾近距離觀賞香港標誌性的工藝,重塑昔日璀璨奪目的街景。

【相隔37年】《玫瑰的故事》4K重映大銀幕導演楊凡:亦舒指定要張曼玉

「愛情就像瘟疫,來了就是來了。」相隔37年,改編自亦舒經典小說同名的電影《玫瑰的故事》4K重現大銀幕,來了又再來了。以當年的菲林修復一段唯美的不倫之戀,近距離一睹日周潤發與張曼玉的小鮮肉風采,同時重温昔日美麗香港舊世界,有種超脫現實的虛幻感覺。

【敦煌直擊】神遊千年 沙漠中的博物館 16位香港學生古城遊學記

2019年首次跟「青年廣場」與學生們一同考察敦煌,被莫高窟的壁畫、彩塑所震懾,回港後不斷看書研究,更用了一年多時間完成了慈山寺「佛教藝術與文化證書課程」初階和進階,向成為藝術館導賞員進發。畢業之時,竟再次有機會與新一屆的16位學生們再次到莫高窟遊學,見證他們在非常暑假成為「敦煌守護者」,並再次跟堅守敦煌十多年的甘肅鴻文敦煌藝術硏修中心邊磊校長鑽到平時不大開放的洞窟觀賞,感受更深了。

【舞台】大型舞劇《水不揚波》天后慈悲 英歌威武|2023 表演藝術推薦

在潮汕地區,流傳着一種民間舞蹈,它融合了南拳武術與舞蹈,演出時舞者畫上大花臉,扮演着水滸一百零八個好漢,這種舞叫「英歌」,已被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也有人跳英歌,威武逼人的巡演,卻與慈悲的天后扯上關係,每年天后誕時在元朗街頭演出。

楊德昌回顧展

【台灣影壇手術刀】從萬件文檔轉化成跨媒體展出 名導楊德昌紀念展策展人王俊傑:「透過電影改變世界,他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藝術家。」

被視為以電影剖出讓人窺見當下社會實況的缺口,導出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恐怖份子》和《一一》等回應歷史、時代與人生的經典作品,名導演楊德昌在2007年因病辭世。2019年,楊導遺孀彭鎧立把萬多件未公開過的電影文物寄存於國家電影中心。經過三年,王俊傑與孫松榮兩位策展人重新整理楊導的創作生涯,並探尋一些以往楊德昌較少展現人前的生命哲思,現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以多媒體展覽形式展出。